业资讯INDUSTRY NEWS

京津冀一体化破局:通州造新城计划不再落空

  • 作者:
  • 时间:2015-09-21
  • 来源:
  • 阅读量:1126次

 

京津冀一体化破局:通州造新城计划不再落空
 
京津冀协同下的通州猜想
无论如何,这一次通州的造城计划不可能再落空了,初期涉及的17个村落的大规模拆迁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相比于“拆迁户去哪”,人们可能更关心的是“谁将搬进通州”,“为什么会在此时腾出通州”,“通州未来会怎么样”等一系列事情。在京津冀协调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一刻的腾笼换鸟,给了人们更多遐想的空间。通州,已不再是北京的“通州”—俨然变成了京津冀的“通州”,全中国的“通州”。
新金融
为何再次炒热?
一则北京市四套班子(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将东迁至通州区的消息,在经过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的轮番报道后,变得扑朔迷离。之后,面对这样的传闻,近日,北京市政府发声,但并未明确表示“搬与不搬”。
事实上,无论是谁未来“入住”通州,通州都已经做好了“腾房”准备,村民们正在一家家地搬出自己的旧房子,他们原本生活的土地上将会有更多开拓者进驻。
这并不是北京市政府第一次传出要迁至通州的消息。早在2012年,通州就被确定为北京市的城市副中心,当时就有通州区将承接北京市政府转移的消息流出,但这一说法很快被官方辟谣。然而这一次,伴随着越来越多被披露的信息和已经正在拆迁的村庄,北京市政府东迁的传闻看起来并非空穴来风。
猜测者们的逻辑很简单,既然北京已经被置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框架中,那么通州这一次的规划规格将脱离北京思维。换言之,北京市政府即使不想离开北京旧城,也要为京津冀整体利益服务,于是通州就成了合情合理、天时地利的选择了。
这样的逻辑合理吗?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1个多月后这份文件下发到了三地,京津冀各级党政机关紧锣密鼓地传达和学习。
据北京媒体报道—“6月13日,北京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纲要》精神。对于北京来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大城市病’难题的必由之路”、“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强调,《纲要》是指导和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北京市要带头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
“大城市病”—京津冀三地,最大的城市是北京,“病”得最重的也是北京,加之“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说法以及表达的决心,北京市政府的迁移势在必行……至于通州,它至少是一个选项,而且是目前最合理的选项。
京津冀 新通州率先迈步
“2015年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城区用地控制范围155平方公里,其中近期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85平方公里以内。新城中心区约48平方公里,包括运河核心区、协同发展区、生活配套区和发展备用区四大功能区。”这段文字来自通州政务网站,通州显然是以造一座新城的魄力和姿态应对京津冀协同发展。
因北京市政府东迁传闻而成为热点的通州区,近期也传达了《纲要》精神。通州区委书记杨斌的表述是,规划《纲要》对通州是历史性机遇,影响是历史性的。目前其官方表述为,通州副中心建设已全面启动,而且要以城镇化和农村集体土地改革试点为抓手。有参会人士对外宣称,通州的具体任务,仍要等待统一的“权威发布”。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通州的建设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精神下进行。
“发展备用区”,“生活配套区”,不言而喻,剩下两个区的垂范作用才更加重要。“运河核心区”若承载北京市政府东迁,那么将对“大城市病”提供药方;“协同发展区”则事关京津冀一体化。
相对于“运河核心区”未来的不确定性,“协同发展区”的定位显然已经很清晰了—着力京津冀协同发展。
“《纲要》是指导性文件,具体到规划还需要三地统筹形成总规、详规,还要和未来三地做的‘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这个过程不会拖太久。”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副主任周密对新金融记者表示。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北京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展示出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主动姿态。
据媒体报道,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近日带队考察河北省的保定市、高碑店市和白沟新城,在此之前更多的是天津、河北的官员赴北京考察或者签约,这是最近北京高级别领导首次带队到河北考察。
河北省社科院经济论坛杂志社副总编覃志红认为,北京对京津冀一体化的积极性,一是取决于从中央层面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决心;二是从北京角度来说,进行非首都功能和产业疏解已经刻不容缓。“对河北省来说,则迎来了产业转移和升级的绝佳机遇,在资金和人才等方面获得支持。”覃志红表示。
通州的未来 不只和通州有关
新城规划中提到的“协同发展区”,占据了通州新城核心区四分之一面积,未来这里会是什么样子?这不仅有赖于北京市政府的规划,也和天津、河北省息息相关。行政区划的决策界限将有可能第一次被打破。选择相连津冀的区位破局,显得很是巧妙,但难度依然不小。
协同发展,受各方关注的无疑就是京津冀产业转移的情况。据参与《纲要》讨论的专家表示,《纲要》对产业布局、产业转移进一步明确,同时针对性更强。北京将通过产业和城内非核心功能的转移来疏通城市功能,天津和河北将是承接者,京津制造业和非核心功能由河北来承接。
据媒体报道,4月初,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通州调研时指出:“要进一步与武清、廊坊深化合作,加强区域规划对接,加大产业转移力度,加强构建区域高品质宜居环境和基础设施的互联互动。”
更有媒体指出,北京市政府给通州未来的产业定位是:坚持总部经济路线,着力引入汽车零部件、精密设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培育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形成“以高端制造业为重点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有力支撑、新兴产业为战略引擎”的产业发展格局。
对于2014年的通州工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6%,当地统计局给出这样的结论,“工业总产值略高于上年,增长动力不足”。不过,通州的工业水平增量不足,但是优势行业尚可—“重点行业利润大幅增长,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拉动作用明显。医药制造业实现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75%;汽车制造业实现利润10.7亿元,增长18.8%;专用设备制造业实现利润4.6亿元,增长8.5%。三个行业共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增长23.6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9%。”
对比北京市政府给通州的定位不难看出,北京要大力“留住”的是利润高的产业—汽车、医药、设备制造,在产业迁移成为大背景的情况下,利润低的产业难免外迁,当然也可以说成是摒弃……
“河北相对北京、天津来说,经济基础薄弱一些,对那些一般性产业还有承接需求,但天津不一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北京较为接近,在产业承接上要有一定选择。承接重点应集中在具有一定技术含量,在北京受限于地价和其他成本转移出来,又需要在经济环境和服务配套好的地方进行研发转化的项目。”周密表示。
通州、武清和廊坊的这场“三角恋”,因为通州的改变而不得不加速改变,武清和廊坊又该如何?
武清区,201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528.54亿元,同比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358.02亿元,同比增长14.6%。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1:57.2:38.7,第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同比2013年提高4.6个百分点。
廊坊市,2014年第二产业增加值 995.3 亿元,增长 6.1%;第三产业增加值 855.2 亿元,增长 12.2%。全市三大产业结构占比为10.0:48.4:41.6,第三产业首次占比突破40%。
不难看出,两地的工业增长率都高于通州,而且在统计数据中都特别提到第三产业占比,廊坊市更是提到首破4成。一旦将低贡献率的工业产业转移到两地,那么两地的经济格局将发生改变……
但改变终究会到来的,剩下要做的就是破题。
2014年,河北省从京津引进的资金3757亿元,占外来资金的51%。覃志红则认为,河北的发展也不能仅仅盯在北京的产业转移上,如何做到现有资源利用最大化,避免转移来的产业造成重复的规划、重复的设计,避免资源浪费同样重要。
“虽然有些企业靠政府推动,不停地进行落户和转移,但是成效和真正的推进是缓慢的。产业转移最终应靠市场的有效需求来推动,只有有效需求足了,企业的转移和承接才会形成潮流,现在这种潮流正在集聚,产业转移将是一项中长期工程。”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张贵表示。
通州通联 交通破局最直接
“协同发展多年发展不起来,重要瓶颈之一就是交通。”张贵认为,交通是公共基础设施,以财政投资为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最容易起步的抓手和突破点。
2014年2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目前,国家部委、省市政府以及各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正在形成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机制。
据媒体此前的报道,在河北与北京、天津的交通方面,单断头路总里程就有2300多公里,其中包括高速公路300公里、国道700公里和省道1400公里。这些断头路的形成,与此前三地各自为政的行政藩篱密不可分。长期以来,因为京津冀交通网络都是以北京为单中心的放射状布局,区域内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都需要从北京中转和过境,河北省会石家庄与省内多个地级市以及天津都缺乏直达的高速公路,一方面使北京承担了过度的交通中转职能,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其他城市间的交通效率。
显然预备打通的京津冀运输通道,要选择一个三地相连的区域作为试验田,本就路网密集的通州很合适。
通州辖区内已经拥有密度较高的公路路网、轨道交通以及重要的铁路大动脉。截至2014年底,通州已经初步形成“九横十纵”的对外联络通道,包含京通快速路和广渠路两条快速路,京哈高速、京沈高速、京津高速、六环路、京秦高速、密涿高速共6条高速公路。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公布和战略加速推进,通州交通建设的投资有可能进一步加大。目前,通州已编制完成2015年~2021年市政基础设施初步建设计划。这涉及环球影城的项目,包括建设7号线东延、改造通马路与京哈高速立交、新建九棵树中路与京哈高速立交、新建颐瑞南路与东六环立交等多个重大项目。
硬件建设之外,在交通的管理和运营上,近期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有突破。京津冀三地已经初步形成了《京津冀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实施方案》。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张家口、廊坊六地明年将成为全国第一批试点“交通一卡通”的区域。除公交车外,未来京津冀区域内的出租汽车、省际长途、城际铁路等多种运输服务方式也将逐步实现一卡通。因交通卡用各地补贴和运营管理政策不同,这既需要在技术手段实现交通卡互认,也需要在结算机制上进行通盘考虑。